在1997年之前,照(zhao)明(ming)市(shi)(shi)場(chang)(chang)以(yi)普通光(guang)源及白枳(zhi)燈為主(zhu),其劣勢(shi)在于(yu)不節(jie)能(neng),也不環(huan)保;在2000至2008年期(qi)間,照(zhao)明(ming)市(shi)(shi)場(chang)(chang)以(yi)節(jie)能(neng)燈為主(zhu),節(jie)能(neng)是它的最大優勢(shi),但(dan)不環(huan)保;直到2008年,市(shi)(shi)場(chang)(chang)上的燈光(guang)照(zhao)明(ming)應用開(kai)始進入(ru)LED時代。
自愛迪生發明燈泡的100多年來,人類用的都是鎢絲燈泡。由于鎢絲燈泡光效差,后來飛利浦等公司開發出光效更高的鹵素燈泡,雖然光效高,卻不夠節能。于是,飛利浦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以二極管為發光體的節能燈。
西麥克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照明部經理賈瑩告訴C周刊,其實節能燈早在1997年就有了,當時國內已有企業開始在研發節能燈,但是由于成本很大,加上人們對節能還沒什么概念,所以市場發展非常緩慢。直至2000年以后,節能燈便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
“當時主要是國外市場需求量大,因為國外消費者已經有了節能意識,因此中國的工廠一哄而上。在隨后的10年里,節能燈產品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不過,節能燈也有弱點,即不環保、聚光效果差、頻閃,且對眼睛有損傷。”她說。
所以在2008年左右,照明行業出現的一種新型照明產品,讓整個行業為之“著迷”,就是LED燈。
據賈瑩介紹,西麥克展覽公司自2000年開始組織的照明系列境外展,目前同時組織德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阿聯酋、土耳其等全球知名展會。通過最近這幾次組織的展會,賈瑩看到所有照明展上的中國產品,80%以上都是LED產品。因為LED燈不僅環保,且壽命長,但缺點是它的散熱效果目前還不如節能燈,所以室外的大功率照明的光源目前還是以節能燈為主。
賈瑩表示,雖然目前LED產品的核心技術都集中在臺灣、日本等地區,中國內地以配件和組裝為主。但是,隨著內地工廠的發展,這種局勢終究會轉變。尤其從近幾年來參加的幾個相關燈具類展會后,她發現,無論從產品設計,還是產品應用,亦或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如今都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設計:由模仿到自主研發
C周刊了解到,在1998—2008年的近10年時間內,中國企業的產品多以模仿歐洲產品的外形和技術為主,導致在參加歐洲相關展會時侵權事件多發。尤其是2005年的意大利照明電子展,共4天的展會時間就發生了22起侵權事件,這在展會現場引起不小的轟動,并導致國際展商一致向展覽當局提出不讓中國展商參展的抗議。
還有,2008年之前的每兩年一屆的法蘭克福照明展上,侵權事件也非常嚴重。在展會現場,德國海關人員及國外企業同律師在亞洲館直接向侵權的中國企業提交律師函,甚至當場收取罰款,導致每次展會亞洲館內的氣氛都非常緊張。
然而在2008年以后,中國展商侵權事件的數量就開始驟減,如在法蘭克福照明展上發生的侵權事件則以個位數計算了。
“因為一些十年前起家的中國企業已經度過了依靠侵權起家掙第一桶金的階段,他們意識到侵權不是長久之計,只有用掙來的錢研發自己的先進技術和新產品,才能在世界貿易的舞臺上長久立足。于是,他們逐漸有了自己設計的產品和自己研發的新技術。例如上海得士照明的戴總就表示,其公司自己研發的照明產品還獲得了歐洲紅點子金獎。這個獎是在歐洲地區技術類的最高獎。這說明中國企業的照明產品已經逐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中國的照明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可以挺起腰板了。”賈瑩說。
據賈瑩與展商的交流及現場的觀察得知,一些擁有自己獨家產品的企業,在參加每屆法蘭克福照明展時,都會帶著自己新研發的獨家產品去參展。這樣在“蕓蕓眾攤”中,才能吸引采購商的眼球。
“企業要不斷與時俱地研發新產品,這樣才能‘一枝獨秀’。”她說。
(2)應用:LED產品已占主導地位
賈瑩告訴C周刊,在1997年之前,照明市場以普通光源及白枳燈為主,其劣勢在于不節能,也不環保;在2000至2008年期間,照明市場以節能燈為主,節能是它的最大優勢,但不環保;直到2008年,市場上的燈光照明應用開始進入LED時代。其中,80%的參展產品,無論光源還是燈具,無論民用、商用,還是工業用基本上都使用LED,因為LED既節能,又環保,頗受市場青睞。
而這時的中國照明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給人的感覺就是低價格、低質量、中庸。賈瑩表示,在1997—2000年期間,大部分中國企業的產品也確實如此,只是做到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能用、便宜,但壽命短。
“不過從2008年開始,中國照明產品的檔次開始有所提高。不僅外型,包括質量方面,有一批大企業開始生產出了高質量的產品。但遺憾的是,還是有一些剛起步的照明企業為了迅速發展,仍以低質量、低價格,甚至侵權的方式生存,這些嚴重影響了中國展商參加歐美發達國家展會的聲譽。更糟糕的是,中國企業內部間也存在著惡性競爭。希望隨著中國國力和中國企業的強大,每個中國企業都能生產出自己的特色產品,最終以質量服人,逐漸改變中國產品便宜和質量低的印象。”她說。
上虞大東南照明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生產LED直管型燈具及節能的企業之一,其總經理柯建鋒告訴C周刊,他們通過跟隨西麥克展覽“觀摩”國外照明展會,十年磨礪,再加上高效的管理理念應勢而上,從一家小規模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成為集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
(3)參展:根據市場情況“量體裁衣”
賈瑩認為,如今,全球市場對照明產品的節能和環保要求已經越來越高,生活中的易耗品,包括照明,也開始要求不僅需要安全使用,還要節能、環保、低碳。同時,設計上也更注重外觀要求,價格更趨合理。所以,相關企業在選擇參加境外展會時,也要做到“量體裁衣。”
“比如歐美發達國家所生產的產品在技術、外觀和質量上都是行業領先,代表著世界趨勢。而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在技術、外觀、質量和價格上都處于稍后階段,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就比較適合這些市場。還有一些企業的產品會專門針對世界某些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對產品有嚴格的認證要求,通常只有專門做這些市場的企業才會去參加這些展。像企業要參加日本照明展的話,產品就需要有UL認證。”她說。
賈瑩表示,特別是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照明產品對以上幾點要求是同時進行的,這就要求中國企業生產的照明產品在各方面都要過硬。
“但是受到20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使歐美市場已經飽和,導致這幾年歐美地區相關展會的效果已經不如以前,但很多企業則繼續參加歐美照明展,也是為了宣傳公司形象。另外,中國的照明產品應該走自主設計和研發的道路,只有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有自己的專利產品,才能在更加惡劣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和占有競爭優勢,從而占據市場。”她說。